黄体酮对创伤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和运动神经元变性的神经保护作用。
摘要来源:Front Neuroendocrinol。 2009 年 7 月;30(2):173-87。 Epub 2009 年 3 月 24 日。PMID:19318112
摘要作者:Alejandro F De Nicola、Florencia Labombarda、Maria Claudia Gonzalez Deniselle、Susana L Gonzalez、Laura Garay、Maria Meyer、Gisella Gargiulo、Rachida Guennoun、Michael Schumacher
文章隶属关系:神经内分泌生物化学实验室,生物医学实验研究所-CONICET,奥布利加多,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 [email protected]
摘要:神经保护研究由于其潜在的临床意义,黄体酮对神经系统的髓鞘形成作用引起了极大的兴趣。在周围神经药物、黄体酮和还原衍生物促进髓鞘再生、轴突再生和功能恢复。在创伤性脑损伤 (TBI) 中,黄体酮能够减少水肿和炎性细胞因子,防止神经元损失并改善功能结果。临床试验表明,短期和长期黄体酮治疗可显着改善脑损伤患者的残疾程度。在实验性脊髓损伤 (SCI) 中,功能性运动神经元的分子标记物受损,包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 mRNA、Na,K-ATPase mRNA、微管相关蛋白 2 和胆碱乙酰转移酶 (ChAT)。 SCI 还产生运动神经元色谱分解。黄体酮治疗可恢复这些分子的表达,同时染色质分解消退。 SCI 还会导致少突胶质细胞丢失和脱髓鞘。在这种情况下,短期黄体酮治疗可增强少突胶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祖细胞转化为成熟的髓磷脂生成细胞,而长期治疗会增加修复损伤引起的脱髓鞘所需的转录因子(Olig1)。黄体酮的神经保护作用也已在运动神经元神经变性中得到证实。在 Wobbler 小鼠脊髓中,黄体酮可逆转 BDNF、ChAT 和 Na,K-ATPase 受损的表达,防止空泡运动神经元变性和线粒体异常的发展,同时在功能上增加 Wobbler 小鼠的肌肉力量和存活率。多种机制促成了这些孕酮效应,经典核受体、核外受体、膜受体以及孕酮代谢产物减少在神经保护和髓磷脂形成中所发挥的作用仍然是一个值得探索的令人兴奋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