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前列腺炎表现为排尿功能障碍和盆底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
摘要来源:BJU Int. 2009 年 9 月 14 日。PMID:19751259
摘要作者:何伟、陈敏峰、祖雄兵、李媛、宁克平、林琪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特点排尿功能障碍(DV)和盆底生物反馈(PFB)的影响。患者和方法 该研究纳入 21 名患者,诊断时有症状≥3 个月,包括尿频、尿急、排尿困难、上腹部或会阴部不适,并且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得分≥1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 (NIH-CPSI)。细菌性前列腺炎、尿道炎、间质性膀胱炎、尿道狭窄及神经源性患者膀胱被排除。所有患者均进行尿动力学检查,评估尿流曲线、最大尿流率(Q(max))、储存期最大逼尿肌压力(P(det.max))、最大尿道压力(MUP)和最大尿道压力。记录闭合压力(MUCP)。对非神经源性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的患者进行 PFB,并在 10 周后评估效果。结果 PFB 治疗前后平均 (sd) Q(max)、P(det.max)、MUP、MUCP 分别为 8.2 (4.1) vs 15.1 (7.3) mL/s、125.1 (75.3) vs 86.3 (54.2) cmH (2)O,124.3 (23.3) vs 65.4 (23.0) cmH(2)O 和 101.5 (43.6) vs 43.5 (16.7) cmH(2)O,均显着差异 (P <0.05)。 NIH-CPSI 疼痛、排尿和生活影响子领域评分和总分的差异分别为 4.0 (2.0) vs 2.2 (1.7)、7.9 (2.1) vs 2.2 (1.9)、9.6 (2.7) vs 2.9 (2.6) 和 21.7 (4.8) vs 8.4 (4.6),所有差异均显着(P <0.05)。结论 患者可能存在 DV患有慢性前列腺炎和下尿路症状。尿动力学检查显示 Q(max) 较低,膀胱内压力增加,某些患者尿道压力增加。尿动力学可用于帮助诊断并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PFB对这些患者有满意的短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