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接种百白破疫苗后发现的尿路疾病:疫苗诱导的细胞因子异常和细胞色素 P-450 酶下调可能揭示遗传易感人群的潜在疾病。
摘要来源:Reprod Biomed Online。 2010 年 7 月;21(1):100-8。 Epub 2010 年 3 月 30 日。PMID:15356430
摘要作者:Joseph Prandota
文章所属单位:波兰弗罗茨瓦夫大学医学院医学和牙科学院。 [电子邮件受保护]
摘要:预防疫苗接种有时可能会缩短某些疾病的潜伏期和/或将潜伏感染/炎症转化为临床上明显的疾病。细胞因子在介导中起重要作用g 各种临床实体中的炎症过程,如果其产生没有得到充分控制,则代表组织损伤的潜在来源。过去 24 年中,在 13 名住院婴儿和幼儿中,在接种百白破疫苗后观察到,促炎细胞因子产生的不规律可能是与各种泌尿道疾病的全面临床症状相关的异常的原因。这些儿童入院时发现有上呼吸道疾病、特应性皮炎和/或潜伏性尿路感染/炎症。有人认为,DTP 疫苗中存在的全细胞百日咳对这些患者来说是一种过度刺激,产生的症状让人想起对循环促炎单核因子(如 IL-1β、TNF-α 和 IL-6)的生物反应,因为早期它据报道,在体外,全细胞疫苗比非细胞疫苗诱导显着更多的细胞因子产生。仅百日咳或白喉破伤风疫苗。分析先前报道的尿路感染/炎症(血清和/或尿IL-1α、IL-1受体拮抗剂、IL-6和IL-8升高)、类固醇敏感性肾病综合征(IL-2升高、IFN-γ、TNF-α 和 IL-4 减少或增加(取决于所研究的细胞)和特应性皮炎(IFN-γ 减少和 IL-4 产生增加),可能表明类似的亚临床慢性细胞因子介导的异常在我们的患者中发现的潜在疾病过程中产生的疾病,与 DTP 疫苗接种刺激引起的疾病相结合,是这些临床实体的病理机制的原因。这一推测与小鼠接种 DTP 疫苗后长期诱导细胞因子释放和肝细胞色素 P-450 同工酶活性下调的报道一致,并且可能得到 TH1 表型相关这一事实的支持。TH2 表型与血管细胞粘附分子和 P-选择素的上调有关,它们是迁移到发炎组织以及淋巴细胞和细胞定位的关键因素。其他过敏效应细胞和炎症细胞。由于多种炎症细胞因子下调主要细胞色素P-450和/或其他酶的基因表达,对mRNA水平、蛋白质表达和酶活性产生特定影响,从而影响多种内源性亲脂性物质如类固醇、脂类的代谢。可溶性维生素、前列腺素、白三烯、血栓素和外源性物质,它们在体内的不规则性最终可能导致某些易感人群潜在疾病的爆发。此外,白细胞介素基因多态性,尤其是 TNF-α 和 IL-6 基因变异群,可能会使一些感染的婴儿更容易患上这种疾病。接种疫苗后肾脏通常会出现强烈的炎症反应。上述病理机制似乎也可能是某些婴儿猝死综合症病例的原因,而这种综合症通常先发生感染/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