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甲基吡嗪通过激活 2 型糖尿病动物模型中的 PI3K/Akt/GLUT-4 信号传导来预防糖尿病。
摘要来源:生命科学。 2019 年 11 月 1 日;236:116836。 Epub 2019 年 9 月 4 日。PMID:31493479
摘要作者:Uddipak Rai、Ramoji Kosuru、Swati Prakash、Surya Pratap Singh、Hareram Birla、Vinod Tiwari、Sanjay Singh
文章隶属关系:Uddipak Rai
摘要: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索川芎的主要活性成分四甲基吡嗪 (TMP) 的治疗反应。中药植物,在高脂饮食(HFD)-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大鼠糖尿病中,并确定可能的作用机制。
主要方法:口服TMP治疗的剂量依赖性效应(100、150和200mg/kg/天)28天通过计算体重变化、空腹血糖(FBG)水平、血浆胰岛素、稳态模型评估(HOMA)、血脂、口服葡萄糖和腹膜内胰岛素耐量来评估还研究了 HFD-STZ 诱导的 2 型糖尿病 (T2D) 大鼠中的糖化血红蛋白和 TMP 的潜在分子机制。
关键发现:< TMP 治疗可显着降低糖尿病大鼠的 FBG、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并恢复体重增加和血清胰岛素水平,且呈剂量依赖性。正如口服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耐量测试中所观察到的,TMP 治疗显着改善了胰岛素抵抗。此外,还观察到促炎细胞因子、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呈剂量依赖性降低,并且发现在最高剂量TMP(200mg/ kg) 治疗糖尿病大鼠s,指出 TMP 介导的胰岛素信号恢复和胰岛素抵抗的降低。 TMP(200mg/kg)也显着上调p-PI3K-p85/p-Akt/GLUT-4的表达,表明PI3K/Akt信号通路在TMP的抗高血糖作用中存在联系。
意义:这些发现表明 TMP 可用作 2 型糖尿病治疗的潜在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