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饮食中补充大豆或黑麦对氧化偶氮甲烷治疗的大鼠结肠肿瘤发展的影响。
摘要来源:致癌作用。 1999 年 6 月;20(6):927-31。 PMID:10357769
摘要作者:M J Davies、E A Bowey、H Adlercreutz、I R Rowland、PC Rumsby
摘要: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富含植物性食品的饮食可能有助于预防癌症。越来越多地研究的一类植物成分是植物雌激素,其主要有两类:异黄酮,主要存在于豆制品中;木酚素,更普遍存在于水果、蔬菜和谷物中,含量很高。在亚麻籽中。在这项研究中,我们使用了精心平衡的高脂肪(40%能量)饮食:对照饮食(含有低异黄酮大豆蛋白作为唯一的蛋白质来源),黑麦饮食(对照饮食补充黑麦麸)和大豆饮食(含有高异黄酮大豆蛋白作为蛋白质来源)。在接受致癌物偶氮甲烷(两次剂量为 15 mg/kg,间隔 1 周给予)治疗的 F-344 大鼠中研究了这些饮食对结肠癌发展的影响。 12 周和 31 周后,检查接受治疗的动物的结肠是否存在异常隐窝病灶 (ACF) 和肿瘤。 12 周后的结果显示,对照组、大豆组或黑麦麸组中的 ACF 总数没有差异。然而,大豆组的小 ACF 数量增加(少于 4 个隐窝/焦点),而黑麦组的大 ACF 数量减少(大于 6 个隐窝/焦点)。 31 周后结肠检查显示各组 ACF 数量相似,但多重性没有差异。对照组(1.36 个肿瘤/大鼠)和大豆组(1.38 个肿瘤/大鼠)之间的肿瘤数量没有差异。然而,黑麦组的肿瘤数量显着减少(0.17 个肿瘤/大鼠)。这些结果表明,大豆异黄酮对该模型中结肠肿瘤的发生率没有影响,而黑麦麸补充剂则降低了结肠癌的发生率。这种效果不是由于早期病变的减少,而是由于它们进展为更大的多隐窝 ACF。该研究还支持这样的假设:较大的 ACF 更能预测随后的致瘤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