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标题:

大豆金雀异黄酮治疗哮喘的益处机制:抑制嗜酸性粒细胞 p38 依赖性白三烯合成。

摘要来源:

Clin Exp Allergy。 2008 年 1 月;38(1):103-12。 Epub 2007 年 11 月 2 日。PMID:17979994

摘要作者:

R Kalhan、L J Smith、MC Nlend、A Nair、J L Hixon、P H S Sporn

摘要:

背景:大豆异黄酮的膳食摄入量金雀异黄素与哮喘严重程度降低有关,但造成这种作用的机制尚不清楚。目的:确定金雀异黄素是否会阻断嗜酸性粒细胞白三烯 C(4) (LTC(4)) 的合成并评估其作用机制,并评估 4 周的大豆异黄酮膳食补充剂对嗜酸性粒细胞炎症指标的影响在哮喘患者中。方法:在不存在和存在金雀异黄酮的情况下刺激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并测量LTC(4)合成。通过共聚焦免疫荧光显微镜评估 5-脂氧合酶 (5-LO) 核膜易位。通过免疫印迹测定丝裂原激活蛋白(MAP)激酶的激活。患有轻度至中度持续性哮喘且极少或不摄入大豆的受试者服用大豆异黄酮补充剂(100 毫克/天),持续 4 周。在大豆异黄酮治疗期间之前和之后评估呼出一氧化氮(FE(NO))的分数和离体嗜酸性粒细胞LTC(4)的产生。结果:金雀异黄素抑制嗜酸性粒细胞 LTC(4) 合成 (IC(50) 80 nm),阻断 p38 MAP 激酶及其下游靶标 MAPKAP-2 的磷酸化,并减少 5-LO 向核膜的易位。在哮喘患者中,膳食补充大豆异黄酮 4 周后,离体嗜酸性粒细胞 LTC(4) 合成减少 33% (N=11,P=0.02),FE(NO) 减少 18%(N=13,P) =0.03)。结论:在生理相关浓度下,金雀异黄酮体外抑制嗜酸性粒细胞 LTC(4) 合成,可能是通过阻断 p38 和 MAPKAP-2 依赖性的 5-LO 激活来实现的。在哮喘患者中,饮食中补充大豆异黄酮可减少嗜酸性粒细胞 LTC(4) 合成和嗜酸性粒细胞气道炎症。这些结果支持大豆异黄酮在治疗哮喘中的潜在作用。

研究类型 : 体外研究
更多链接
治疗物质 : 染料木黄酮, 大豆,

重点研究课题

本网站仅供参考。我们不会通过提供此处包含的信息来诊断、治疗、治愈、缓解或预防任何类型的疾病或医疗状况。在开始任何类型的自然、综合或传统治疗方案之前,建议咨询有执照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士。

版权所有 2024 Jiangkangnihao.com,期刊文章版权归原所有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