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甘草素通过抑制 NF-κB 依赖性自噬途径发挥抗破骨细胞活性。
摘要来源:Biochem Pharmacol。 2016 年 4 月 15 日;106:82-93。 Epub 2016 年 3 月 3 日。PMID:26947453
摘要作者:刘山、朱令馨、张杰、于晶晶、程学、彭斌
文章所属单位:刘山
摘要:之前的研究,包括我们实验室的研究,已经证明天然类黄酮异甘草素 (ISL) 是治疗骨破坏性疾病的一种有前景的药物。然而,其抗破骨细胞生成作用的机制仍远不清楚。在这里,我们在体外和体内评估了 ISL 抗破骨细胞生成作用期间自噬和核因子 -κB (NF-κB) 的潜在变化。我们观察到 ISL 抑制核因子 κB 配体受体激活剂 (RANKL) 诱导的破骨细胞ensis 并抑制自噬微管相关蛋白轻链 3 (LC3)-II 和 Beclin 1 的积累。 ISL 治疗导致破骨细胞前体中自噬的几个特定特征中断,包括酸性囊泡细胞器形成、LC3-II 积累和自噬泡的出现。在 ISL 处理的破骨细胞前体中,RANKL 刺激的自噬相关基因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也有所降低。雷帕霉素重新激活自噬几乎逆转了 ISL 引起的抗破骨细胞生成作用。有趣的是,ISL 抑制 RANKL 刺激的 NF-κB 表达和核转位,而 NF-κB 抑制剂 Bay 11-7082 显着抑制 RANKL 诱导的自噬激活。与体外结果一致,施用 ISL 可以减弱破骨细胞组织蛋白酶 K、自噬性 LC3 和 NF-κB 的表达,从而在体内防止炎症性颅骨侵蚀。我们的研究结果强调抑制NF-κB依赖性自噬是ISL介导的抗破骨细胞活性的重要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