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酮 IIA 通过 G 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 (GPER-) 依赖性信号通路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细胞 MDA-MB-231。
摘要来源:Dis 标记。 2023;2023:8371623。 Epub 2023 年 1 月 27 日。PMID:36741908
摘要作者:何月双、杨柯、刘姣、施丹宁、张泽业、杨佳迪、陈猛、赵丕文
文章所属单位:何月双 p>摘要:
由于缺乏经典的雌激素受体,三阴性乳腺癌(TNBC)一直缺乏靶向治疗,导致预后不良。然而,新发现的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PER)被发现在TNBC细胞中表达。(丹参)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治疗妇科疾病的药物,其成分丹参酮IIA(Tan IIA)具有抗癌作用。因此,本研究试图探讨GPER是否参与Tan IIA对TNBC的抑制作用。我们应用各种数据库和GO通路分析来预测Tan IIA的可能机制。我们确定了 39 个重叠靶点,包括 c-Jun、c-Fos 和 caspase-3,并丰富了细胞周期相关通路。接下来,我们通过分子对接实验证明了Tan IIA与GPER的强大结合能力。在随后的验证测试中,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显示Tan IIA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且不影响正常细胞。使用 Transwell 板、流式细胞术和 Western blot 检测,我们发现 Tan IIA 剂量依赖性地抑制 MDA-MB-231 迁移并诱导 MDA-MB-231 凋亡。重要的是,GPE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细胞外调节蛋白的蛋白表达Tan IIA 剂量依赖性地减少 ein 激酶 (ERK)、c-Fos 和 c-Jun。 GPER 抑制剂的施用部分消除了这些效应。此外,c-Fos 和 c-Jun 以及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核转位被 Tan IIA 剂量依赖性下调。综上所述,Tan IIA能够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并诱导细胞凋亡,其可能的机制可能是调节GPER介导的通路,提示GPER可能成为TNBC的治疗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