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中的酸性pH值及其治疗开发潜力。
摘要来源: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年 7 月;29(7):639-41。 PMID:2545340
摘要作者:I F Tannock, D Rotin
文章隶属关系:加拿大多伦多安大略癌症研究所医学系。
摘要:组织中 pH 值的测量已研究表明,肿瘤中的微环境通常比正常组织中的酸性更强。导致肿瘤呈酸性的主要机制可能包括肿瘤缺氧区域乳酸的产生和ATP的水解。通过施用葡萄糖(+/-胰岛素)和通过改变流向肿瘤和正常组织的相对血流的药物(例如肼屈嗪),可以进一步降低某些肿瘤的pH值。细胞已经进化出调节细胞内 pH 值的机制。阿米洛利敏感的 Na+/H+ antiport 和 DIDS 敏感的 Na+ 依赖性 HCO3-/Cl- 交换器似乎是酸负荷条件下调节 pHi 的主要机制,尽管其他机制可能有助于酸挤出。在某些细胞中,丝裂原诱导的增殖起始发生在细胞质碱化之前,通常是通过刺激 Na+/H+ 交换来触发;无需事先碱化即可诱导其他细胞的增殖。缺乏Na+/H+交换活性的突变细胞产生实体瘤的能力降低或消失;一个合理的解释是这种突变细胞无法承受肿瘤生长过程中产生的酸性条件。组织培养研究表明,缺氧和酸性 pHe 的结合对哺乳动物细胞具有毒性,而短期单独暴露于任一因素的毒性并不大。这种相互作用可能导致实体瘤中的细胞死亡和坏死。酸性 pH 值可能会影响肿瘤治疗的结果。这pHe 对细胞对电离辐射的反应的影响相当小,但急性暴露于酸性 pHe 会导致对高温的反应显着增加;在适应低 pHe 的细胞中,这种效应会减弱。酸度可能对细胞对传统抗癌药物的反应产生不同的影响。尼日利亚菌素或 CCCP 等离子载体会导致培养细胞出现酸负荷,并且仅在低 pHc 下才有毒;阿米洛利或 DIDS 等药物会增强这种毒性,这些药物会损害 pHi 调节机制。研究表明,肿瘤中的酸性条件可能有助于开发新的且相对特定的治疗类型,这些疗法针对酸性条件下调节 pHi 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