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透析慢性肾病患者的亚临床心血管疾病标志物和维生素 D 缺乏。
摘要来源:Arch Med Sci。 2016 年 10 月 1 日;12(5):1015-1022。 Epub 2016 年 8 月 24 日。PMID:27695492
摘要作者:Cristina Căpuşa、Gabriel Stefan、Simona Stancu、Andrea Ilyes、Nicoleta Dorobanţu、Gabriel Mircescu
文章隶属关系:Cristina Căpuşa
摘要:简介:由于 25-羟基维生素 D (25(OH)D) 缺乏与血液透析中心血管疾病 (CVD) 风险增加有关我们旨在确定非透析慢性肾病 (CKD) 患者血清 25(OH)D 水平与亚临床 CVD 标志物之间的关系。
材料和方法:这种横截面、单中心 STudy 前瞻性招募了 87 名临床稳定的 CKD 患者(中位年龄:61 (57-66) 岁,51% 男性,中位估计肾小球滤过率 (eGFR):32 (27-37) ml/min)。评估亚临床 CVD 的五种标志物:内膜中层厚度、使用 Kauppila 评分的腹主动脉钙化 (AAC)、心踝血管指数、踝肱指数 (ABI) 和室间隔厚度。
结果:血管(37%)、肾小球(23%)和间质(18%)肾病是 CKD 的主要原因。 25(OH)D 的中值为 14 (12.5-17.1) ng/ml,其水平随着 eGFR 的增加而降低(rs = 0.19;p = 0.04)。 25(OH)D 缺乏症患者 (54%) 年龄较大,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较高,ABI 较低,AAC 评分较高。两组之间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其他传统或非传统危险因素方面没有差异。亚临床 CVD 标志物与 25(OH)D 之间的关联在针对心血管风险因素进行调整的多变量二项式逻辑回归模型中进行了进一步评估。较低的 25(OH)D 水平仅作为病理 ABI 的独立预测因子。
结论:这是第一个该研究旨在评估非透析 CKD 患者中大量亚临床 CVD 标志物与 25(OH)D 缺乏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维生素 D 缺乏症与亚临床外周动脉疾病相关,与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