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量饮酒后肿瘤坏死因子诱导的人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减少。
摘要来源:Cell Physiol Biochem。 2010;26(3):471-82。 Epub 2010 年 8 月 24 日。PMID:15213052
摘要作者:Eva Badía、Emilio Sacanella、Joaquim Fernández-Solá、José Maria Nicolás、Emilia Antunez、Domenico Rotilio、Giovanni de Gaetano、Alvaro Urbano-Márquez、Ramon Estruch
摘要:背景:适量饮酒可能通过抗炎作用预防缺血性心脏病。然而,人们对酒精干扰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机制知之甚少。目的:我们分析了 2 种高(红酒)或低(杜松子酒)多酚含量的酒精饮料对人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系(Ea.hy926)粘附的影响。设计:这是一个随机的、8 名健康男性进行交叉试验。清除期后,受试者每天接受 30 g 乙醇(红酒或杜松子酒),持续 28 天。每次干预前后,均进行饮食调查和实验室分析。在基础和刺激[通过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条件下测量人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在细胞表面测定参与单核细胞-内皮相互作用的粘附分子。结果:摄入红酒后,单核细胞上极晚期激活抗原 4 的平均表达显着下降 [18%(95% CI:33%,3%); P = 0.022]。 TNF-α刺激内皮细胞后,单核细胞粘附显着增加。然而,摄入杜松子酒后的这种增加比相应清洗期后减少了 39%(95% CI:48%、35%;P = 0.049),并且几乎被红酒摄入消除了[比相应清洗期后减少了 96%]期间(95% CI:142%、76%); P<0.001]。红酒后的减少与摄入杜松子酒后的情况显着不同(P = 0.014)。结论:TNF-α 诱导的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在饮用红酒后几乎被消除,但在饮用杜松子酒后仅部分减少。这种效应可能是由于单核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的下调所致。